您的位置:主页 > 行情资讯 > 财经日历 >

9月信贷社融再超预期 “稳货币+宽信用”将延续

日期:2020-10-15 19:31

  民众期货: 杜川

  9月,信贷、社融、M2增速等金融数据继续保持强劲走势,金融对疫情防控和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的支持力度持续增强。

  10月14日,民众国际期货发布2020年9月金融数据。初步统计,2020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9.6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9.01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6.69万亿元,同比多增2.79万亿元。9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9万亿元,同比多增2047亿元,超过市场预期。

  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我国经济全年增长1.9%,比6月预测提升了0.9个百分点,将是今年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疫情对经济冲击的高峰已经过去,四季度,我国货币政策取向会有哪些转变?

  当日,在民众国际期货新闻发布会上,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下阶段,民众国际期货将根据形势变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为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货币环境。”

  社融增速持续提升,中长期贷款显著改善

  初步统计,2020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9.6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9.01万亿元。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80.07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0.2个和2.8个百分点,宽信用仍在持续;9月新增社融3.4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9630亿元。

  民众国际期货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在民众国际期货发布会上表示,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6.69万亿元,接近2019年全年16.88万亿元的水平,比上年同期多增2.79万亿元。

  虽然市场已经预期9月人民币贷款新增规模将有所提高,但实际新增规模仍超出了预期。

  9月,贷款数据呈现出企业中长期贷款大幅增加、居民贷款稳步上升、票据融资和非银金融机构贷款持续收缩等三方面特征。

  数据显示,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69.37万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0.5个百分点。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6.26万亿元,同比多增2.63万亿元。从结构来看,前三季度,对实体经济发放中长期贷款为11.85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新增量的72.9%。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量是7.25万亿元。

  “企业获得的长期资金比较多,能比较好地稳定企业信心。对于企业来说,中长期贷款十分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经济的进一步增长。”阮健弘强调。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中长期贷款显著改善,说明加大对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中长期贷款投放效果明显。居民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新增则说明了消费需求逐渐改善和购房需求仍然较为旺盛。

  M2增速大幅回升符合预期

  在财政存款扰动因素从拖累转为支撑的情况下,9月,M2增速停止此前两个月连续回落的步伐,增速明显回升。

  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6.41万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5个和2.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0.23万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1个和4.7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8.24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前三季度净投放现金5181亿元。

  交通银行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分析,M1增速小幅回升,表明企业活期存款增加,体现出企业对未来预期良好、生产经营活跃上升,这也与9月企业贷款大幅增加相互印证。同时,受季节因素影响,此前环比逐步回落的房地产市场销售开始回升,居民购房带动居民存款持续向企业活期存款转移。

  货币政策继续“稳货币+宽信用”

  近期,有关货币政策的表述出现了细微的变化。民众国际期货货币政策委员会三季度例会内容较二季度弱化了逆周期调节对冲疫情影响的表述。随着经济稳中回暖趋势明显,未来货币政策取向如何,降准降息空间有多大?

  “当前,疫情防控高峰已经过去,但国际形势仍然复杂严峻,我国经济运行正处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期,货币政策坚持稳健取向不变,更加灵活适度,更加精准导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完善跨周期设计和调节,维护正常货币政策空间,平衡好内外部均衡,处理好短期和长期关系,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孙国峰表示。

  综合市场观点来看,货币政策年内直接转向的可能性较低,预计货币政策继续维持“稳货币+宽信用”。

  唐建伟表示,随着经济稳中回暖趋势明显,未来货币政策将更加重视防风险和调结构,在支持实体经济、减少经济波动的同时,注重防范资金空转套利、房价过快上涨等风险。

  温彬认为,下阶段,货币政策要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同时加强风险防范。一方面,提升结构性政策力度与效果,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恢复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精准扶持;另一方面,不搞“大水漫灌”,谨防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推升资产价格泡沫,同时继续密切关注国际经济和疫情态势,对人民币大幅升值以及可能引发的跨境资本大幅波动做好应对准备。

  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判断,若短期内不发生重大外部冲击并严重干扰经济复苏进程,当前金融总量加速扩张过程已基本到顶,未来以直达工具为代表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将成为主要发力点。

在线客服

  • 开户客服 QQ
  • 在线客服 QQ
  • 招商加盟 QQ
  • 技术支持 QQ
  • 投诉建议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