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F缩量续作后 货币政策这些悬念待解|降息_民众
央行“兑现”了承诺。
6月15日,央行开展2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在此之前,央行曾在公告中表示将在15日左右一次性续做本月到期MLF。
但是,这次的操作利率为2.95%,和前次相同,“降息”没来。
此外,6月共有7400亿元MLF到期,但是续做规模仅2000亿元。从这个角度看,净回笼5400亿元MLF。而且,15日还有1200亿元逆回购到期。
从债市表现来看,此前隐含了“降息”或是投放大额流动性的预期。央行公告出炉后,“降息”没来,续做也大幅缩量,高开的国债期货走低,现券收益率下行幅度也大幅缩窄。
十年期国债期货在央行公告出炉后下挫
悬念一:货币政策操作真的转向了?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在15日早间公告中称,此次操作“充分满足了金融机构需求”。事实上,MLF操作规模是根据商业银行向央行提交的资金需求确定的。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颜色表示,这次缩量续做的原因是资金太贵了,很多大银行不需要这么贵的资金。
当前,1年期的MLF操作利率为2.95%,而大银行发行的1年期同业存单的参考收益率基本都在2.5%以下,借MLF的钱很不划算。
15日同业存单发行信息(部分)
那为什么不先调降操作利率,或者说,为什么不“降息”?颜色认为,从最近的政策取向来看,央行对银行让利实体的要求更加明显,所以不一定要降低政策利率,未来通过压缩加点的方式推动贷款利率下行的可能性更大。
此外,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此前“滚隔夜”加杠杆、结构化存款套利等现象抬头,此时如果下调MLF利率,则市场利率势必随之出现一定幅度的下调,不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巩固防范金融空转效果。
不过,无论是从基本面还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同发力的角度来看,货币政策操作偏向宽松的取向难言逆转。
基本面来看,货币政策仍需持续发力;政策传导来看,“宽信用”将延续,但前提是资金利率维持低水平、流动性保持充裕状态;此外,财政发力也需要货币政策护航。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扩容、特别国债将发行,赤字规模也大幅调升。
实际上,近期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充分体现了“灵活适度”特点。
4月1日-5月25日,央行逆回购持续停做,历史罕见,市场一度担忧货币政策可能收紧。
今年2-3月,央行还频放“大招”:降息、降准、大额逆回购操作、调降超储利率……随着“大招”落地,情况已有所改变。
首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资金利率屡创新低,企业发债成本大幅下行,流动性也保持宽松,此前的货币政策操作效果显现;其次,低利率滋生套利空间,银行间“滚隔夜”盛行,企业端结构性存款规模明显上升,出现“空转套利”迹象。
于是,央行货币政策操作节奏相应放缓,让此前“宽货币”的子弹“再飞一会儿”,同时也对“空转套利”产生遏制作用。另一边,监管部门也开始出手,要求银行对结构性存款“压量控价”,堵住套利通道。
5月末,资金利率上行、政府债券密集发行引出了暂停近两个月的逆回购操作,短端利率突破同期限政策利率的势头得到遏制。而在6月头两周,有7个交易日央行都开展了逆回购操作。
悬念二:降准、降息还有戏吗?
此前央行公告称将一次性续做本月到期MLF时,有机构人士认为,鉴于本月MLF到期量达7400亿元,如果等额续做,那6月降准的可能性也相应降低。但15日的续做大幅缩量,是否意味着降准的政策空间得以保留,6月的降准概率提升?
颜色认为,6月降准概率较小。此前持续降准导致货币乘数提高,使得金融体系对基础货币的需求并不太大。由于财政在经济中循环往复的特征,商业银行购买政府债对流动性的增量需求没有想象的大。而且上月刚刚降准,需要消化吸收。如果出现流动性紧张,中长期流动性可以通过再贷款补充,短期流动性可以通过逆回购补充。
那么,降息还会来吗?
颜色认为,年内依然有降的可能,但需要逐月判断,在6月份降息的可能性并不大,7月份也要再观望,看看有没有情况变化。如果说宏观经济不出现重大变化,降息幅度可能为5-10bp。
王青则认为,8月MLF“降息”或将重启,年内MLF利率还有40个基点左右的下调空间,主要有四点理由:
首先,鉴于海外疫情正在形成第三波,下半年经济回到6.0%左右的潜在增长水平会面临一定挑战;
其次,从5月开始,海外疫情对我国出口的冲击已开始显现,预计未来一段时间还会延续,需要国内消费、投资发力对冲;
第三,考虑到当前稳就业已成为最重要的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包括货币边际宽松在内的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需求会进一步上升;
最后,5月CPI同比已降至2.4%,预计6-7月CPI涨幅或将阶段性保持稳定,但8月之后将再度开启一个较快下行过程,将为进一步降息铺平道路。
悬念三:新做MLF是否存在可能?
还有市场人士提出,央行在公告中表述的是“一次性续做”,那么,新做MLF是否存在可能?
此外,考虑到本周每个交易日都有逆回购到期,央行对冲操作也值得关注。此前几次降息,常见的步骤是“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调-MLF操作利率下调-LPR下调”。现在,逆回购仍不断到期,央行如果选择续做,逆回购操作窗口将不断延续,也为适时调整货币政策预留了灵活性。
而且,如果央行还要投放流动性,不选择“降准”的话,那是否会开大额逆回购操作?这些问题都值得关注。
本周逆回购到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