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行情资讯 > 财经日历 >

抗疫特别国债可作为长期政策性投资工具|新冠肺

日期:2020-04-29 23:25

  中国经济新闻网讯(记者 王晶晶)中共中央政治局不久前召开会议提出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尽管此次特别国债的资金规模和具体投向仍不清晰,但市场普遍预计金额可能达到上万亿元。多位专家分析认为,抗疫特别国债的投向、领域将更加聚焦于就业、民生等。

  民建会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陈新平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对此表示,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而抗疫特别国债的发行无疑会为拓展财政作为空间奠定重要的基础。

  “在决策层面,党中央已经就发行抗疫特别国债作了部署,现在需要在操作层面,就如何运用抗疫特别国债作出考虑和设计。”陈新平说,本次特别国债与以往特别国债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它有了具体的名称,即“抗疫特别国债”。陈新平认为,我们应将抗疫特别国债的作用与功能定位于长期政策性投资工具,以及阶段性金融资源配置工具等。

  在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看来,抗疫特别国债不能用在融资上,应该做好三件事:一是设立纾困资金,给企业注入资本金;二是解决中小银行资本金不足的问题,注资中小银行让其有放款能力;三是想办法留一些钱注资IMF,通过IMF的渠道,帮助发展中国家。

  国泰君安分析师花长春认为,会议明确特别国债主要用于“抗疫”,从狭义的角度理解,特别国债的主要投向是与疫情相关的医疗设备和医药。抗疫特别国债保守估计5000亿-1万亿,不排除年度发行级别在2万亿以上。特别国债是央行持有政府债权的主要形式,中长期提升空间大。

  谈及抗疫特别国债的规模和期限,陈新平分析,为了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可参考西方发达国家10%的财政救助力度(占GDP的比重)来测算我国抗疫财政支出总体规模。假设2020年我国财政赤字率为3.5%,GDP增长率为1%,地方政府专项债增幅为60%,则2020年度GDP规模约为100万亿元,总的抗疫财政支出规模约为10万亿元,其中,财政赤字为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约为3.5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的发行规模3万亿元。由于抗疫特别国债被定位为一种长期政策性投资工具,建议将此次特别国债的期限定为30年,以更好地与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相关措施相匹配。

  为了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相关领域的投资,陈新平建议将抗疫特别国债资金通过设立若干基金的方式投入使用,以扩大财政的作为空间。鉴于现有各类政府投资基金(引导基金、产业基金等)在募集设立、管理人选择、投资决策、绩效评价、监督管理等方面尚待改善,应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另外,基于对抗疫特别国债的功能定位,以及现有政府投资基金已达万亿规模之巨等情况,建议在适当时机针对政府投资基金进行专门的立法。

  在具体操作上,陈新平表示,抗疫特别国债资金可分别投向三大领域:基础性领域、战略性领域、其它领域,并以10大投资基金的方式进入,其中,基础性领域基金4只:国家基础设施开发基金、国家城镇化促进基金、国家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基金、国家卫生健康产业发展基金;战略性领域基金4支:国家农业现代化促进基金、国家能源开发基金、国家高端制造业发展基金、国家海外产业并购基金;其它领域基金2只:国家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银行)、国家数字产业化基金。

在线客服

  • 开户客服 QQ
  • 在线客服 QQ
  • 招商加盟 QQ
  • 技术支持 QQ
  • 投诉建议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