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诚信国际:"稳"、"保"并存 政治局会议释
文:中诚信国际
中诚信国际: “稳”到“稳”、“保”并存,政治局会议释放出六大变化——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点评
事件:2020年4月17日召开了今年以来的第十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分析了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重点分析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部署当前经济工作。我们认为,此次会议表述释放出六大变化:
疫情冲击之下,发展目标表述有所调整。2020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同比增长-6.8%,是改革开放以来有季度数据统计中的首次下滑。会议对一季度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为“极不寻常”,强调当前经济挑战“前所未见”。因此在经济目标总体要求方面,4月会议没有继续沿用3月政治局会议中提及的“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而是保留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目标”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方面的指标,并不以GDP增长为单一目标,因此,我们认为未来经济政策或更加强调社会经济的总体稳定与发展,并以“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为重点。
从“六稳”到首提“六保”,政策仍然坚持底线思维。会议首次提出“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的政策目标,虽然与“六稳”的具体提法不同,我们认为从“六稳”到“六保”一方面反映了是政策根据国内外疫情形势演变,守住经济社会发展的底线、坚持底线管理的内涵;另一方面,也集中反应了当前的压力和阶段重心的变化,比如当下保就业比稳就业、保市场主体显然比稳就业更有紧迫性,企业首先能活下去,才能有继续发展的希望和空间。而从同日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来看,虽然一季度增长率整体为负增长,但高频数据显示2月中旬以来复工复产逐步回升,工业生产中的多个行业指标在3月呈现明显边际改善,且3月失业率出现回落,在一定程度体现了政策作用的效果。
宏观政策调节力度由“加大”到 “更大”,政策重点更聚焦纾困。本次会议指出将使用“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强调加大支出、提高赤字率等财政政策的使用,将“适度提高赤字率”去掉适度二字,明确特别国债的用途是“抗疫”。在需求方面强调休养生息和稳定就业,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扩大居民消费”;在供给方面强调对中小企业进行扶持和帮助,加之货币端“降准、降息”等降成本的举措,体现了政策对于“纾困”的聚焦。此前,我们认为为对冲疫情影响,积极财政政策更加有效,赤字率大概率可以提升至3.5%左右,新增专项债额度进一步扩大至3.5万亿,特别国债发行超过1万亿;随着外部形势的演变和内部压力的进一步体现,未来不排除有更大力度的刺激政策。
持续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年内后续或有一至两次降准、降息操作。虽然3月的经济表现呈现小幅边际改善,后续二三四季度的经济走势也将持续复苏,但在经济增长下降时一些风险仍有加速暴露的可能,尤其是目前整体债务水平仍处于高位,经济下行时期信用风险仍不容小觑,持续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通过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水平,缓解其短期流动性压力和长期资源要素约束,在一定程度有助于信用风险缓释和防范。本次会议也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提出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产业链协同的帮助。当前货币政策灵活性的着力点是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引导贷款利率继续下调。海外量化宽松政策下国内政策仍有空间,根据形势变化以及流动性情况我们预测年内后续或将有一至两次降准或降息操作,可能的时间节点有二季度末、三季度末或年末。
明确外部风险不减,坚定的扩大国内需求。根据中诚信国际的分析,美国、日本及欧盟等主要贸易国的经济下行将滞后一至两个季度影响中国的出口部门,中国净出口对于外需萎缩的响应敏感度较高,而当前欧美等国的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没有出现明确拐点,因此二季度出口部门或成为持续拖累中国经济的主因之一。在外需萎缩风险的判断下,本次会议也提出释放消费潜力、扩大居民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同时还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等举措积极扩大国内需求。
重提房地产“房住不炒”。 最近一次提及“房住不炒”的政治局会议是2019年7月30日,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随着宏观政策发力对冲疫情冲击,宽货币与宽信用易带来房地产市场的波动,本次会议重申“住房不炒”,意在表明政策仍然将坚持房地产长效调控机制的落实,谨慎避免房地产泡沫对经济的冲击,房地产调控的基调仍然将保持三稳,即“稳地价、稳房价与稳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