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行情资讯 > 财经日历 >

中债研究|新冠疫情与沙漠蝗灾对国际粮食安全的

日期:2020-04-18 00:13

内容摘要

近期,新冠病毒疫情已经席卷全球200多个国家,沙漠蝗灾也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等多个地区肆虐,疫情和灾情的叠加引发了各界对于全球粮食安全的担忧。

目前从全球层面来看,国际粮市供需基本面整体平衡,库存充足,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能力,然而部分区域和国家存在供需错配现象。为了保证自身粮食安全,目前已有多个国家对粮食出口采取限制性措施,导致主要粮食价格飙升,恐慌情绪可能在未来引起粮价进一步攀升与粮食供应短缺;各国出于疫情管控而采取的封锁措施打乱了人与物的流动节奏,进而影响粮食产量与流通效率,预计4月和5月粮食供应链将受到最为严重的冲击。与此同时,沙漠蝗灾与新冠疫情的叠加效应可能引发区域性粮食供应紧张。未来防疫措施的延长和雨季的到来可能给蝗虫消杀工作带来更大挑战。综合来看,短期内爆发全球性粮食危机的可能性不大,但要警惕新冠疫情与沙漠蝗灾后续发展的高度不确定性。

国际粮食供需基本面整体平衡。受益于近几年的良好收成,目前全球粮食的供给总体充裕,谷物库存量持续走高。联合国国际粮农组织发布的2020年3月《谷物供需简报》预计,2019年全球谷物产量达27.21亿吨,同比增长2.4%。其中粗粮14.45亿吨,小麦7.63亿吨,大米5.12亿吨,年产量均逼近记录水平。目前,全球谷物的库存消费比处在较高水平的30%(该指标为年度末谷物库存量占下一个销售年度趋势利用量的比值,一般来说17-18%为粮食安全警戒线),小麦和稻谷更是达到了35%。截至目前,全球主要粮食生产国的生产活动尚未受到严重的冲击:俄罗斯并没有停止农业生产;美国大豆产区除伊利诺依州外,疫情的影响相对有限;巴西、阿根廷的大豆收割正常。从整体来看,当前全球粮食产量已经平稳超过需求,供需基本动态平衡,盈余逐步上升,同时库存充裕,即使全球主要粮食生产因疫情影响完全停滞,各类粮食储备仍能满足近半年的需求。

部分区域和国家存在供需错配现象。全球人口和农业资源分布不均导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粮食人均占有量相差数倍,一些国家的粮食需求对进口的依赖畸高。例如,土耳其和埃及粮食进口的一半来自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粮食进口几乎全部源自哈萨克斯坦。因此,任何主要粮食出口国产量或出口量的下降,都有可能危及到粮食外部依赖性较高国家的供应安全。

出口禁令引起的恐慌情绪可能进一步逼高粮价。新冠疫情已经在金融和能源领域造成了全球性恐慌,目前国际粮食市场也开始感受到大流行的影响。截至4月13日,至少有17个国家宣布实施粮食出口限制,俄罗斯限制谷物出口,越南暂停签署新的大米出口合同。与此同时,一些国家开始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粮食抢购。土耳其在国际招标中大量购入小麦,哈萨克斯坦则取消了粮食进口关税。短期内,这种囤积现象虽然不能在整体上动摇全球粮食的供需平衡,但其制造的恐慌情绪已经引发主要粮食价格持续性上涨(图1)。从中长期看,若疫情进一步蔓延,则不排除粮食价格继续攀升的可能:一方面,各国出口限制措施随疫情发展而变。若疫情延长至主要粮食收割季与贸易旺季(例如,俄罗斯小麦收割季为7-9月),则国际市场上粮食供应将更为吃紧;另一方面,已有出口限制措施的示范效应将进一步显现。更多的粮食出口国将执行限制性措施。在这种情景下,目前的粮食供需平衡将可能被打破,从而引发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的粮价飙升与粮食供应短缺。

封锁措施使粮食供应链存在断裂风险。各国出于疫情管控而采取的封锁措施打乱了人与物的流动节奏,进而影响粮食产量与流通效率。劳动力短缺威胁着粮食生产。受疫情影响,欧洲数以万计的移民劳工无法返回工作岗位,危及粮食的生产和加工;美国4月份播种季开始之前的墨西哥籍劳动力短缺也成为隐患,而这些移民是美国农业廉价劳动力的重要来源。物流瓶颈制约着粮食流通效率。商业航运船只在沿途必须履行一系列的防疫检查措施,另外因港口关闭而重新规划航线,甚至船上消毒等措施均会导致延误。虽然日后随着疫情的缓和,航运运力会逐渐自动调整至正常水平,但至少在短期内,各国的防疫措施会继续在全球层面上限制粮食流通的效率。国际粮农组织预测,粮食供应链受到冲击的最严重的情况将在4月和5月出现。

沙漠蝗灾与新冠疫情的叠加效应可能引发区域性粮食供应紧张。近期,全球多个国家再遭沙漠蝗灾侵扰。灾情主要出现在撒哈拉以南非洲,随后蔓延至阿拉伯半岛与南亚。目前,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索马里、南苏丹、乌干达和坦桑尼亚这六个蝗灾最为严重的东非国家中有2000万人正面临着严重的粮食安全威胁,其中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的农业生产已经完全停滞。印度学者预测该国粮食也将减产30-50%。虽然目前蝗灾暂未发展为全球性灾害,但未来两个风险因素可能导致灾情恶化,引发局部粮食危机:首先,相关防疫措施可能影响抗灾效果。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航空货运量的骤减给喷雾器和杀虫剂的供应带来物流瓶颈。隔离措施则限制了人员的地面流动,影响地面作业效果与数据采集质量。另外一个风险点是天气因素。据国际粮农组织估计,除非及时遏制灾情,否则在即将来临的雨季蝗虫的数量可能会再增加20倍。考虑到目前大部分受到蝗灾侵袭的国家同为新冠病毒疫情国,其中一些更是全球主要粮食生产国与出口国(巴基斯坦是小麦主要生产国,印度是大米出口第一大国),疫情和灾情的叠加给这些国家的粮食安全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综合来看,短期内爆发全球性粮食危机的可能性不大,但要警惕新冠疫情与沙漠蝗灾后续发展的高度不确定性。2008年的全球粮食危机始于2007年美国与澳大利亚因旱减产,导致全球粮食库存降至25年来低点,主要出口国的库存消费比降至15%,加上石油价格暴涨和生物能源使用增加,致使国际粮价逐月攀升。在一系列国家粮食出口禁令的推动下,到2008年3月下旬国际小麦、玉米价格已创10年来最高水平。相较之下,目前全球粮食库存情况已得到极大改善,能源价格也处在低位,因此粮食价格不存在暴涨的根本驱动因素。然而我们也看到一些令人担忧的现状,若不及时更正可能会导致历史重演。据国际粮农组织统计,2006至2008年,至少有55个国家通过出口限制等措施保证本国粮食供应。而这些保护性政策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催生不确定性,同时抑制本国生产积极性,并累及依赖粮食进口的国家。正如上述,目前也有相当一部分国家采取了粮食出口限制性措施,后续走势值得关注。另外,潜在的新冠疫情持续甚至反复,以及因其而起的蝗灾加剧可能打破目前粮食供应平衡,进而在局部甚至全球范围内造成粮食供应紧张局面。

中债海投通

您的全景式海外投资服务专家

为您全面甄选信息、热点精准解读

助您超前预鉴风险、自如掌控投资

扫码输入“海投通”

即可申请试用

技术热线:010-88090042

声明

本报告由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China Bond Rating Co.,Ltd)(简称“中债资信”,CBR)提供,本报告中所提供的信息,均由中债资信相关研究人员根据公开资料,依据国际和行业通行准则做出的分析和判断,并不代表公司观点。本报告中所提供的信息均反映本报告初次公开发布时的判断,我司有权随时补充、更正和修订有关信息。报告中的任何表述,均应从严格经济学意义上理解,并不含有任何道德、政治偏见或其他偏见,报告阅读者也不应从这些角度加以解读,我司及分析师本人对任何基于这些偏见角度理解所可能引起的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并保留采取行动保护自身权益的一切权利。

在线客服

  • 开户客服 QQ
  • 在线客服 QQ
  • 招商加盟 QQ
  • 技术支持 QQ
  • 投诉建议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