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债新政 释放8000亿元资本金|融资_民众期货
原标题:专项债新政,释放8000亿元资本金
来源:杨老师的基建课堂
3月30日,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专项债发行总规模中可用于项目资本金的比例从20%提升到25%。这意味着,在2020年发行的3.3万亿专项债中,将有8250亿元可用于项目资本金。
此外,考虑到专项债项目已允许市场化融资,并且国务院已将基建项目的资本金率下调至20%,这使得如今的专项债能够撬动的基建投资总规模达到十万亿级别。
这既标志着专项债资金的定位再次发生了变化,也将正式开启新一轮基建周期。
早在2019年6月,为了强化专项债的投资效果,中央就对专项债政策作了一系列调整,提出了两大举措:
一是允许专项债作项目资本金。并且对单个项目的比例并未有所限制,仅提出“专项债总额中用于资本金比例的不得超过20%”。
二是允许有市场化收入的项目在使用专项债资金的同时进行市场化融资。当然,市场化融资的前提是偿还专项债券本息后仍有剩余专项收入,并且由金融机构自主决策。
这意味着专项债的定位开始改变,开始由政府直接融资工具转向政府撬动基建投资的工具。
但是,对于专项债作资本金是否会带来风险,市场上存在一定的争议,在实际操作中仅允许重大项目,并未全面推广。在一些使用专项债作资本金的案例中,也充分考虑到项目本身的现金流情况,在覆盖本息条件充分满足后才予以使用。
2019年9月,为了提升专项整撬动投资的效率暂停了棚户区改造、土地储备等土地类的专项债申报,将专项债的使用范围向有效投资靠拢。此后有实物工作量的项目占比大幅度提升,如今这一政策也被延续,专项债撬动投资的能量逐渐被释放。
这也充分说明,专项债政策微调的潜力很大,完全可以通过专项债细则的调整来促使整个基建投资规模的扩大。
到了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形势,研究部署进一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会议指出,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要抓紧研究提出积极应对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这与本次专项债新政不谋而合,属于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的一部分。而对应整个基建周期来看,这只是刚刚开始;不仅专项债的实施细则依然有力度可挖,其他的政策工具也尚未登场。
在全球经济危机之时,我们将迎来的基建力度,将前所未有。